所在位置:首页电脑常见问题 > Incaseformat蠕虫病毒爆发,你的电脑数据还好吗

Incaseformat蠕虫病毒爆发,你的电脑数据还好吗

发布时间: Mar 01, 2022
发布人: Sandra
摘要:2017年5月,WannaCrypt(永恒之蓝)勒索蠕虫勒索病毒影响了全球数千台计算机。而就在昨天(2021年1月13日),一款名叫“Incaseformat”病毒开始肆虐全网,其破坏性以及集中爆发性造成了极坏的影响。下面我们梳理了网上一些关于“Incaseformat”病毒的信息,包括传播和防御机制,以及对被删除文件的挽救方法!

重要提示:如果中毒了,一定不要重启电脑!!!

 incaseformat病毒删除文件恢复

第一部分:关于“Incaseformat”病毒的影响和破坏

1、什么是“incaseformat病毒”
“incaseformat病毒”为蠕虫病毒,不具备加密文件危害。该病毒也并非新型病毒,而是存在已久,由于BUG原因导致在2021年1月13日突然发作。

2、“incaseformat病毒”所造成的直接影响
“incaseformat病毒”执行后会自复制到系统盘Windows目录下,并创建注册表自启动,一旦用户重启主机,使得病毒母体从Windows目录执行,病毒进程将会遍历除系统盘外的所有磁盘文件进行删除,对用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。

3、“incaseformat病毒”的传播机制
“incaseformat病毒”主要传播方式为U盘等移动存储器设备,所以该病毒不会通过U盘以外的网络共享、漏洞等常见蠕虫传播方式传播。

 incaseformat病毒删除文件恢复

第二部分:如何找回被“Incaseformat”病毒删除的文件

首先,我们来了解一下数据恢复的一个大前提,那就是再删除之后数据没有被覆盖。而 “incaseformat病毒”删除文件时没有对文件做覆写或破坏操作,所以是有很多的几率来恢复的。这里推荐万兴恢复专家这款产品,这是一款桌面端数据恢复工具,覆盖所有的数据丢失场景,包括因为“incaseformat病毒”导致的数据丢失情况。它能够恢复电脑磁盘,外接U盘/SD卡/移动硬盘等数字存储设备的数据,全面支持Windows和macOS系统,简单几步即可恢复:

第一步:选择磁盘
在电脑上打开与系统相匹配的软件,在软件界面点亮【设备与驱动器】栏目中的磁盘,注意一定要是丢失文件的存储磁盘,这里以“本地磁盘(D:)”为例。完成磁盘勾选之后,点击右下角的“开始”按钮。
注:万兴恢复专家会自动识别电脑上的磁盘分区,通常用户都会用C盘来装系统文件,而D盘或者E盘则用来存储一种重要的数据文件,所以需要恢复除C盘之外的磁盘数据。

 incaseformat病毒删除文件恢复

第二步:扫描磁盘
万兴恢复专家将会自动扫描磁盘,扫描结束后用户可以通过左侧的【路径视图】和【文件视图】两种方式来浏览扫描出的软件。
注:由于扫描时间是依据磁盘存储数据大小来决定的,如果扫描时间过长用户可以让软件后台运行,扫描完成后会有提示音;

 incaseformat病毒删除文件恢复

第三步:预览恢复
用户通过【文件视图】这种模式找到丢失的目标文件,直接可在右侧直接预览或者是点击放大预览,确认后点击下方的“恢复”按钮即可找回丢失的文件;

incaseformat病毒删除文件恢复

小结:通过万兴恢复专家,相信很会就能够找回被“incaseformat病毒”删除的数据文件。在操作过程中,一定不要断开连接,或者是重启电脑,以免造成数据的覆盖。

第三部分:如何检测和预防“Incaseformat”病毒

骤然听到如此可怕的病毒,相信很多PC用户也有焦虑,自己电脑有没有中招,其实要知道自己的电脑是否安全,以及进行有效的预防还是非常简单的。

1、电脑已中毒如何查杀“incaseformat病毒”
清空信任区,全盘扫描,并对可移动设备进行查杀。

2、如何检测自己电脑是否中毒
手工检测方法,在以下路径查看是否存在,如果存在直接删除它
C:\Windowssay.exe
C:\Windowstry.exe

 incaseformat病毒删除文件恢复

3、如何防御“Incaseformat”病毒
目前主流安全软件均可防御,比如火绒以360安全管家都可以,在其官网即可下载安装。比如火绒的【免疫防护】功能,可确保即使信任该病毒,仍会对其进行拦截。如果需要企业的请咨询平台进行采购。

注意:由于“incaseformat病毒”是定时发作的,所以在可能在2021年1月23日、2月4日会再次来袭,请大家及时安装合格的杀毒软件,提前做好查杀和数据备份准备。

拓展:关于“incaseformat病毒”的一些防御tips:

  1. 使用安全软件进行全盘查杀,并开启实时监控等防护功能;
  2. 不要随意下载安装未知软件,尽量在官方网站进行下载安装;
  3. 尽量关闭不必要的共享,或设置共享目录为只读模式;
  4. 严格规范U盘等移动介质的使用,使用前先进行查杀;
  5. 重要数据做好备份;
分享到: